9月2日,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將在湖南長沙開幕。87名大工國工匠專屬海報來啦!同時,中工網客戶端開屏畫面每天展示四名大國工匠。
本次論壇以“匠心逐夢、強國有我”為主題,通過講述全國87名大國工匠的成才故事解讀“工匠精神”的深刻內涵。
目前,全國總工會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已選樹“大國工匠”87名,其中“大國工匠年度人物”30名,“大國工匠新聞報道人物”57名。
87名大國工匠中,有的突破極限精度,將“龍的軌跡”劃入太空;有的技藝吹影鏤塵,擦亮中華“翔龍”之目;有的平步百米鐵塔,橫穿超、特高壓線路,在“刀鋒”上起舞;有的挺進神秘深海世界,以0.01毫米的精度為“蛟龍”點睛;有的30余年潛心鉆研,探索造紙古法,一雙手,撈起千年傳承……他們開拓進取、敢為人先,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刻苦鉆研、力求創新。他用堅守,詮釋一個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。
87名大國工匠,87張官方海報,快來點擊收藏↓↓↓
高鳳林
突破極限精度,將“龍的軌跡”劃入太空;破解20載難題,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。焊花閃爍,歲月寒暑,他,為火箭鑄“心”,為民族筑夢。
李萬君
一把焊槍,一雙妙手,他以柔情呵護“復興號”的筋骨。千度烈焰,萬次攻關,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。那飛馳的列車,會記下他指尖的溫度。
夏立
技藝吹影鏤塵,擦亮中華“翔龍”之目組裝妙至毫巔,鋪就“嫦娥奔月”星途當“天馬”凝望遠方。那一份份捷報,蔓延著他的幸福
王進
平步百米鐵塔,橫穿超、特高壓線路!笆澜绲谝弧钡臉s耀,他直面生死從容寫下。他,在“刀鋒”上起舞,守護著歲月通明,燈火萬家。
朱恒銀
從地表向地心,他讓探寶“銀針”不斷挺進。一腔熱血,融進千米厚土;一縷微光,射穿巖層深處。他讓鉆頭行走的深度,矗立為行業的高度。
喬素凱
4米長桿,30年,6萬余步的零失誤令人驚嘆。是責任,是經驗,更是他心里的“安全大于天”。他的守護,正如那池清水,平靜蔚藍。
陳行行
青澀年華化為多彩綻放,精益求精鑄就青春信仰。大國重器的加工平臺上,他用極致書寫精密人生。胸有凌云志,濃濃報國情。
王樹軍
他是維修工,也是設計師,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!臨危請命,只為國之重器不受制于人。他,中國工匠的風骨,在盡頭處超越,在平凡中非凡。
譚文波
聽診大地彈指可定,相隔厚土鎖縛氣海油龍。寶藏在黑暗中沉睡,他以無聲的溫柔喚醒。他用黑色的眼睛,閃亮試油的“中國路徑”。
李云鶴
風刀沙劍,面壁一生。洞中一日,筆下千年!他,以心做筆,以血為墨。讓風化的歷史暗香浮動,絢爛重生。
胡勝
在金屬疙瘩上玩出雕刻藝術,他是鋼鐵“魔術師”。一件件精密至極的零件,讓大國利器上天入海。
崔蘊
拼搏40載,探天圓夢,被譽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“總裝第一人”。與有毒和超低溫環境對抗,面對死神,他投以輕蔑的眼神;以崇高的使命感、過硬的技藝,讓中國火箭遨游九天。
劉伯鳴
萬噸水壓機一次次怒吼,百噸鍛件被他的“繡花”功夫“折服”;尺寸精細到毫厘,讓中國核電、石化重裝設備站在了世界之巔。
楊金安
一雙“火眼金睛”,能看出鋼水溫度和碳含量。挑戰核電鋼系列、航空航天鋼系列、航母鋼系列……中國重器必需的特種鋼,造就了鋼鐵般的“特種人”。
周皓
一把銼刀,鐵屑飛濺,日練萬次。讓自主研發的深?蒲醒b備“乘風破浪”,在大海深處任意逍遙。
戴振濤
航母阻攔機的每一根導軌都有數十米長,每米的水平誤差不超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1/6。他夜以繼日,反復測量10年,換來百萬數據庫,確保艦載機安全著艦,讓中國航母開啟一個新時代
李凱軍
模具號稱“工業之母”。五尺鉗臺上,他鑄造的模具“一出手,就跟別人不一樣”,他打磨出的“別樣人生”,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精彩。
鄭春輝
指尖翻轉,木屑飛舞,于傳承中創新鏤空雕、透雕、浮雕……成就香樟木上的《清明上河圖》。木雕里創造的綠水青山,讓世界領略中國的美麗和厚重的歷史文化。
孫紅梅
23年鉆研創新,10年言傳身教。在與焊槍的較勁中,她被稱為戰鷹“心臟”手術師。她一次次突破修理禁區,護航戰鷹翱翔萬里藍天。
竺士杰
復雜天氣、船型不一,他毫不擔憂;動態環境、操作升級,他毫不畏難。練就百米高空“穿針引線”“定海神針”的技藝,助推企業走上“世界強港”的舞臺。
艾愛國
左手防護罩,右手持焊槍,抬起頭來,笑容在淌著汗水的臉上綻放。一桿焊槍伴一生,“焊花”不息酬壯志,他是獲得“七一勛章”的“鋼鐵裁縫”。
陳兆海
30 萬噸級礦石碼頭、首座航母船塢、國內最長船塢…… 他是世人眼中大國工程建設的護航人,27 年在一線測量,報國雖九死猶未悔。一枚水砣定乾坤,極致匠心亮風骨。
盧仁峰
焊花閃爍之間,他用獨臂堅守平凡崗位,為國鑄劍40載,攻克難關無數計。千錘百煉不曾怠,苦難之中焊輝煌。
張路明
精于此道,以此為生,是他始終如一的人生格言;追求卓越,永無止境,是他一以貫之的青春信仰。挑戰“不可能”之事,讓信號跨越千山萬水。
徐立平
在火箭發動機上灌裝“火藥”,是在刀尖上跳舞,卻是千鈞所系。30多年來一絲不茍,用生命中的一筆一畫,雕刻出的是大國重器,也是新時代中國的戰略自信。
洪家光
微米不差,是技術,也是態度;方寸車床,有血汗,也有碩果。他用匠心為中國戰機鍛造澎湃“心臟”,數十載苦練鉆研,摘得現代工業“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劉麗
賽場上,當金牌選手,做冠軍教頭;工作中,樹質效標桿,為創新擔當。傳承“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”,巾幗不讓須眉,以技能絕活兒和奉獻精神,譜寫石油女工的精彩人生以技能絕活兒和奉獻精神,譜寫石油女工的精彩人生。
劉湘賓
與銑刀為伍,鑄大國重器。在以微米度量的慣性導航系統里,堅守寂寞,不斷超越;用一點點縮小的精度,一次次大寫中國航天技術的躍進。
周建民
一經選擇,鍥而不舍。數十春秋孜孜以求,突破極限精度,為導彈“量體裁衣”;百尺竿頭更進一步,屢創業界奇跡。
劉更生
以熱愛之心,繼非物質文化遺產,光耀“京作”技藝;傳中華文明,令文物“起死回生”,重現故宮精美;筑傳世杰作,展中國古法工藝,為中華文化融入生機活力。
孟劍鋒
3000年國藝,純手工鏨刻,以出神入化的技藝締造國禮,讓世界見證中華工藝美術巔峰。閃耀的共和國勛章、國家榮譽獎章、冬奧徽寶……折射出他的千錘百煉、進無止境。
顧秋亮
一對慧眼、一雙巧手,能判斷頭發絲直徑1/50的誤差,堪比精密儀器;工藝精湛,無懼重壓,挺進神秘深海世界,以0.01毫米的精度為“蛟龍”點睛。
胡雙錢
毫厘挑戰,極致細微,用數十萬個飛機零件書寫了“無差錯”紀錄;臨危受命,屢克難關,為中國大飛機啟航打造關鍵一環。中國航空夢,印上了他的指紋。
張冬偉
神工妙力焊出“天衣無縫”,鋼板“繡花”攀上造船高峰。他用要求苛刻的殷瓦鋼焊接技能打造出國之重器,書寫“大洋上的中國榮耀”。
寧允展
咫尺匠心,極致詮釋。在0.05毫米的空間里追求完美,細琢高鐵“腳踝”;在研磨錘煉中精益求精,屢出絕招神技。中國高鐵疾馳向前,背后有他在守護安全。
周東紅
一張簾,篩出文明沉淀;一雙手,撈起千年傳承。30余年潛心鉆研,探索造紙古法;毫厘間改革創新,追求技藝精進。
管延安
一把扳手,60多萬顆螺絲,零失誤,雙手擰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“滴水不漏”的奇跡。在“超級工程”崛起處,用汗水和巔峰技術,挺起了民族自信的脊梁。
方文墨
比教科書標準更高,比數控機床精度更準。創造手工銼削“文墨精度”,名震裝備制造業,助力中國航空工業奮起,領跑全球。
毛臘生
追夢九天3萬里,扎根一線40年。用匠心“讀懂”冰冷砂石,在平凡中創造非凡;用勤謹一生書寫鑄造精密,打造國之重器的堅實“鎧甲”。
潘玉華
“軍工繡娘”,技藝無雙,“繡”出戰機“神經中樞”,揚國威于寰宇;精業磨技,手穩心靜,千萬次重復精度不減,將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”化作駕輕就熟的絕活兒。
鞏鵬
與板銼、鉆頭“廝守”30年,至微至精,追求極致質量,錘煉卓越技能;精細研磨,為國鑄劍,身為七尺男兒漢,志在鷹擊九重天。
張新停
兵工赤子,以技報國,打磨衛國重器。30 年千錘百煉,精度達千分之一毫米,憑“毫厘之功”給彈藥“立規矩”。那射向遠方的彈藥,正是他心之所向。
李世峰
把崗位當成舞臺,將技術練成藝術。一雙傷痕累累的手,一把運用自如的錘子,他用堅守,“錘”煉出了大國“利劍”。
洪海濤
埋首崗位,操控車床;精益求精,逐夢長空。導彈發射,千萬里征途,離不開他控制的0.01毫米。
馬榮
運刀如筆,線影傳神,融傳統于現代,人民幣上有她的印記。用點線雕刻人生,以技藝塑造國家形象,用“國際雕刻凹印終身成就獎”詮釋“工匠精神”的深刻內涵。
張冬梅
藥丸三克,信手拈來分毫不差;責任千斤,層層把關嚴密監控。一言擲地,振聾發聵—人人“差不多”,勢必“差得遠”。她是救命神藥的守護神。
毛正石
用科學智慧柔軟堅硬鋼鐵,用盡善盡美詮釋大國匠心。爐邊鐵漢,守一爐鐵水 37個春秋,沸騰的鐵水,鑄就中華民族實業之光。
戎鵬強
深管鏜孔,貫直人生。一摸,二看,三聽,四測,他將火炮內膛精度做到極致。0.01毫米精度的提升,成為決勝千里的關鍵。
單嘉玖
洗揭補全,步步是學問,一招一式功力深厚;凝心聚力,憑補天之手,古書畫涅槃重生;傳承文化,以赤誠之心,兩袖清風護國寶。
李志強
跨“太行”、越“昆侖”,他用報國心打造“中國心”,為共和國空中戰鷹提供強勁動力。數十年沉淀,成就發動機裝配“活圖紙”“活標準”。
未曉朋
練習與鉆研,是100%成功率的基石;焊花濺射的傷痕,是他的勛章。他是初心“焊衛”人,把自己的工號刻在核電站“心臟”的“大動脈”上。
周永和
40多萬塊面板完美拼接,成就了能與星星“對話”的FAST工程他是“吊裝指揮官”,巧手拼就世界最大“天眼”。
毛勝利
從最薄的“扎花”,到最大的“三丈三”,600多萬張宣紙經他手曬制 。宣紙匠人,35年如一日,傳承制作古法,曬好每一張紙。
王亞蓉
抖落歷史塵埃,重現千年錦繡。她是“中國織繡領域研究第一人”,重啟失傳“納縷繡”,復原彩繡鳳鳥紋綿衣,復織幾何紋經錦,編織錦繡人生。
馬宇
毫厘之間把握分寸,重現曠世兵馬俑,“三秦工匠”,致敬古代匠人。用冷靜與耐心、敬愛與敬畏、讓陶俑從碎片恢復成人形,給予文物第二次生命
王偉
一把鈑金錘,敲出國產大飛機的精美弧線;一顆匠人心,確保艙體與工裝“嚴絲合縫”。翱翔藍天的中國大飛機、承載大國復興的“中國夢”。
彭祥華
專注、嚴謹、精益求精,練就全國聞名的“爆破王”。開路先鋒,從不懼怕生死考驗,千余次爆破巨響就是他的榮耀輝煌。
周平紅
勇闖內鏡醫學“無人區”,打開一扇扇禁區之門,手術難度不斷刷新高度。一手持刀,一手握鏡,默契配合,一步步闖出新“鏡”界。
張興華
鉆研“排船”技藝36載,他獨立制作排船800艘,維修保養木漁船3000艘次,乘長風破萬里浪;蛟S他亦是一艘船,注定要奔向大海。
王津
擇一事,終一生,他在故宮修了 45 年鐘表,精雕細琢,鍥而不舍,始終如一。無數古鐘在他手里“活”了過來,抖落歷史塵埃,再啟新程。
朱文立
一顆初心,為“汝”白頭。40萬個火照,328個釉料配方,他破譯汝瓷“密碼”,重現汝瓷“天青色”,斷代800多年的汝瓷再現,驚艷世界。
李仁清
墨色濃淡相間,光影柔軟流動。一份癡迷,他獨創高浮雕傳拓技藝,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美與真;一份執著,他用紙張復活歷史,生生不息。
李峰
心細如發,以柔克剛,突破精度極限,為火箭打造“火眼金睛”;減少1微米變形,縮小火箭幾公里軌道偏差,他朝著“零誤差”的方向奔跑,春夏秋冬,周而復始。
李剛
“刀手”出擊,操盤“鋼鐵穿山甲”,方寸間插接百條線路;從無到有,銳意創新,國產盾構機攀上世界巔峰。胸懷“國之大者”,劍指“全球第一”。
裴永斌
從北疆到南國,從雪域到沙漠,水電站在哪里,他拼搏的身影就在哪里。潛心摸索彈性油箱,攻克多項技術難關,“金手指”一騎絕塵,鋼鐵也能化為繞指柔。
潘從明
扎根戈壁 25 載,與 800 多個化學方程式日夜“周旋”,煉出純度 99.99% 的貴金屬!皬U渣”中微光閃耀,“煉”出“稀貴”人生。
韓利萍
手中毫厘,心中萬里。為火箭發射平臺加工零部件,未有毫發之差;每個奔向太空的“長征”,都有她默默守候的身影。她的“長征”,一如往昔。
劉佑年
30年匠心練出“金耳朵”,鑄好編鐘的“哆來咪”。他是古代和現代的擺渡人,音樂和人文的嫁接者,“磨”出千年雅樂,奏響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新樂章。
余敏
從1元牡丹硬幣,到熊貓金銀紀念幣,再到奧運獎牌背面的浮雕,他將思想凝練在方寸之間,熔鑄成一個個永恒的畫面,化作源遠流長的歷史。
王曙群
反復試驗、分析、裝配,他為航天器“擰螺絲”,締造一個個“太空之吻”,筑牢“天宮”。腳踏實地,仰望星空,探索永無止境,他的征程是星辰大海。
黃金娟
35載,干好一件事;2000余個日夜,突破“從零到一”的難關。她是首位獲得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”的女工人,也是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道路上的勇敢“追夢人”。
羅昭強
埋頭苦干,做高鐵的“全科醫生”,對機器“重癥”手到“病”除,讓動車組“零故障”出廠。抬頭創新,當“工人院士”,調試裝置成功“出!,開中國工人發明成果登陸海外高端市場先河。
曹彥生
在導彈“翅膀”上雕刻,在毫厘間挑戰極限,他分毫不差!專注的眼神背后,是對數控技術的不懈追求,也是對“航天報國”的執著堅守。
顧春燕
一雙巧手,一根金線,串聯起我國最尖端雷達的核心技術;顯微鏡下,超聲振動,一雙雙“戰鷹之眼”在她的手中被輕輕點亮。
龍建軍
從普通木匠到教練機裝配頂尖高手,他用行動給出“標準答案”。一件邊條翼,上千顆螺絲,每一顆都是零誤差。他的字典里,從來沒有“差不多”三個字。
劉云清
數千次反復試驗,只為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關鍵磨削設備填補國內空白,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鉆研有“癡勁”,無愧“技改大王”。
張如意
一臺機車,上萬個零部件,電氣系統如同人腦中樞神經般復雜,面對疑難困局,探尋迷宮出路,他是個中高手。20余載,調試機車千余臺,“零缺陷”出廠紀錄,堪稱“機車神醫”。
胡洋
身為 “90 后”,卻早生華發。領軍大飛機數字化裝配,讓各部件偏差控制在 0.5 毫米以內,用一次次完美的表現詮釋大國匠心。
常曉飛
精致入微,直抵蒼穹。用比頭發絲還細的0.05毫米的刻刀刀頭,在直徑0.15毫米的金屬絲上雕刻,他是數控微雕的超級高手,享“中華十大絕技”之美譽。
梅琳
方寸之間,無限乾坤。一個操控臺、三個操縱桿,將全球最大發電機轉子吊裝位移誤差控制在1毫米內,巾幗英豪,落子無悔。
鄭興
巧手鑄星船,匠心舞九天!吧裰邸薄疤鞂m”“天舟”“嫦娥”“天問”“天和”……經他手打磨過的航天器數不勝數,每一條焊縫,他都一絲不茍。
韓超
海平面300米以下,連光都照不到的黑暗區域,是他的主場。他是“深海宇航員”,是水下機器人頂級玩家,也是我國首個持證ROV總監。
張舸
從“神舟七號”到“神舟十三號”,他參與總裝的飛船將17名航天員送入太空。神舟飛船的“關門人”,以匠心守護航天員安全進艙,出征太空。
陳永偉
耐住枯燥,不忘初心,扎根在核電站最深處,兢兢業業確保核電儀控分毫不差。竭盡全力,臻于極致,被甲枕戈守護大國核能安全。
張嘉
天涯成咫尺,天塹變通途。在技術“無人區”為北京冬奧會架起5G“高速列車”;助力視覺盛宴,探索互聯生長,“一網打盡”精彩萬物。
閻敏
腳步,穿梭在繁雜的車間;指尖,拿捏著產品的精度;身心,沉浸于技術的探索。三尺車床,善思勤練作技術標桿;“精、準、穩、定”向導彈“咽喉”發力。
易冉
技藝為國,焊花作證。心懷“國之大者”,擦亮中國制造閃亮名片;焊花閃耀,映照一顆赤誠的大國匠心。巾幗之手,創立焊法標準,飛馳的新型重載高鐵列車,承載她心系國之重器的夢想與情懷。
上篇:
下篇:
主辦單位:甘肅省總工會 版權所有copyright www.r2rmerge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東郊巷26號 郵編:730000 隴ICP備16000114號
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
建議使用IE瀏覽器,IE8~IE10版本1280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顏色